五大连池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5年6月27日在五大连池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常委会:
为全面了解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2025年5月21日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区占地面积12.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1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45%。开设有畜禽生产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幼儿教育等12个专业。开放学历教育设置专科16个、本科18个专业。社会培训涵盖初、中、高三级技能培训20余种,以及专项培训20余种和创业类培训,覆盖黑河全域。目前全日制系列中:职高266人,技工286人;开放学院473人;老年大学169人;社区学院43人,全年培训规模1000人左右。现有实验实训室45个,涉及12个专业或技能方向,实习实训设备总值1,860万元,已达到全省中职学校办学调度审核标准。
近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先后印发了《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23-2025)》等政策文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了办学与师资保障条件,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一是体系筑基,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围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重点推进了四维赋能、构建终身教育新矩阵、培育对俄人才新支点、构建共享育人平台、打造多元化教育供给体系五项工作。二是贯通培养,打通人才成长立交桥。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从2012年开始尝试中高贯通培养模式,先后经历2+3阶段、3+2阶段,以及目前的3+2+企业+政府阶段。先后同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等4家高校实施中高贯通联合培养。三是校企共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目前,计划将植保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农村直播电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学校参与的省级相关共同体及联盟部分成员纳入其中,推进区域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四是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攻坚工程,全面赋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三年来,争取上级现代职业教育奖补金、技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等863余万元。培育出省级教学名师1人、黑河市教学名师4人、省级思政创新教学团队1个、黑河市创新教学团队3个;教师获国家级大赛奖3项、获省大赛奖21项。学生参加省赛、国赛、中俄跨国竞赛等三年获奖36项次,结题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13项。依托省级优质专业建设,开发出版新型教材3本,优质核心课程5门。
二、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认知有待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受学历崇拜、职业等级观念固化、媒体与舆论引导缺失等因素影响,导致家长和学生普遍倾向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校招生难,全社会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尚未形成。
二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老教师集中退休与新教师补位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职教中心空编未及时补足,特别是新增专业的教师紧缺严重,专业教师企业化改造与锻炼尚需深化。
三是专业动态调整有待改进。专业动态调整因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未能充分引导各方形成合力,以实现科学合理的专业动态调整。
四是校企合作有待深入。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缺乏动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尚未形成。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重视职业教育氛围。要利用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职业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宣传职业教育为促进就业创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及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要积极组织家长和学生到校参观,让他们近距离感受职业教育的风采与魅力,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专业设置、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就业等情况,扩大职业教育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的影响力,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
(二)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保障水平。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保障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成人教育专项经费按全市常住人口人均3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督促企业落实按照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同时,按职业教育办学需求落实充足教师编制,建立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努力提升专业教师指导实践能力水平。积极面向社会聘请专家、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教师,以发展壮大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推动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要着眼院校长远发展。应采取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结合、宽口径专业与窄口径专业并存、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学历专业与职业培训互补等策略,确立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确保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序性。
(四)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共建共享平台。依托校企融合平台、中高贯通培养平台,努力搭建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建共享资源平台。推动黑河市职业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联盟建设,扩大院校和企业加盟的数量,有效开展成员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在职教高考、招生就业、专业建设、队伍交流、资源共享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积极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结对子” “一对一”联姻,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奋力实现校企双赢。
- 上一篇:五大连池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关于全市国有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 下一篇:暂无